1.“借船出海”与自主开拓相结合仍然是主要模式。
目前,大多数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国际化”采取的是依托合作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与对外窗口合作和企业自身开发项目,从“借船出海”向“造船出海”过渡。
我国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在向国际化发展之初,缺少资金和融资能力,对国外法律和标准不熟悉,基本采取“借船出海”的策略,依靠大型集团“走出去”,为其做服务,积累经验和锻炼人才队伍。但也有部分工程勘察设计企业通过“借船出海”积累经验,提升国际化市场开拓能力,自主开拓抢占海外市场。例如,通过对国外标准的探索,加大企业技术优势,建立海外市场信息跟踪体系和快速反应投标机制等,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从走出去到提升国际竞争力,是国际化的终极方向。
国际化的项目、国际化的市场、国际化的资源配置、国际化的品牌是企业未来国际化发展的四个必经的层次。
国际化项目。对于大部分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而言,最初自主开发、独立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与国外企业比较有较大差距,通常是通过“借船出海”在海外承接项目。例如通过投资商进行国际化投资,其下属设计企业便可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国际化市场。随着国家加大了“走出去”战略的步伐,部分设计院进行了国际化布局,特别是加大对国际新兴市场的布局和开发力度。这类勘察设计单位通常具有总承包资质,并且利用丰富的工程设计与工程管理经验来获得国际工程。这种发展道路往往以专业型勘察设计工程公司为主,如水泥设计院、化工设计院、钢铁或冶金设计院,通过其工程总承包来获得勘察设计市场份额。如中国成达工程公司,其首先在东南亚市场起步,逐步熟悉了国际化的运作模式,并且在专业范围内不断拓宽,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日益提升。
国际化资源配置。部分设计院在海外进行基地建设,雇佣当地的人员,熟悉当地的标准,借助经济全球化,在利用好国内市场和国内资源的同时,利用好国际市场、国际资源,实现资源配置跨国化。
国际化品牌。通过铸造国际化品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是国际化的终极方向。
3.标准成为制约国际化的重要障碍,需要政府、协会、企业多方协同,实现工程技术标准的国际化。
我国工程建设标准没有或很少走出国门,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认知度较低,标准国际化进程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国际化进程。需要政府、协会、企业多方协同,实现工程技术标准的国际化。
4.海外工程建设市场风险不断加大,海外承包风险防控是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走出去必须重视和加强的环节。
随着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性的不断增强,我国工程建设企业在实现“走出去”战略的进程中,承接海外工程项目的风险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国工程企业在海外承接工程出现巨亏的信息不断见诸报端,为众多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为此,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在承接海外工程项目时,必须高度重视海外承包防控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等问题,通过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