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准备: 砖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砖,应外观好看。应提前1~2天浇水湿润。普通砖、多孔砖含水率宜为10%~15%。灰砂砖、粉煤灰砖宜为5%~8%。
实际施工中,所采用的水泥砂浆强度等级比原设计的水泥混合砂浆强度等级提高一个等级。
放线、制作皮数杆。基础施工前应设置龙门板,在板上标明基础的轴线、底宽、墙身的轴线及厚度、底层地面标高等。并用准线和线坠将轴线及基础底宽放到垫层表面上。砌筑基础前,必须用钢尺校核放线尺寸。基础垫层表面用C15以上的细石砼找平后方可砌筑,不得用砂浆填平。
用方木或角钢制作皮数杆,并在皮数杆上标明皮数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
操作工艺
(1) 砌筑前,应将砌筑部位清理干净,放出墙身中心线及边线,浇水湿润。(2) 在砖墙的转角处及交接处立起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不超过15m,过长应在中间加立),在皮数杆之间拉准线,依准线逐皮砌筑,其中第一皮砖按墙身边线砌筑。
(3) 砌砖操作方法可采用铺浆法或“三一”砌砖法,依各地习惯而定。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操作方法,八度以上地震区的砌砖工程宜采用此操作方法砌砖。
(4) 砖墙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mm,但不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不得出现透明缝,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5) 砖墙的转角处,每皮砖的外角应加砌七分头砖。当采用一顺一丁砌筑形式时,七分头砖的顺面方向依次砌顺砖,丁面方向依次砌丁砖。
(6) 砖墙的丁字交接处,横墙的端头隔皮加砌七分头砖,纵墙隔皮砌通。当采用一顺一丁砌筑形式时,七分头砖丁面方向依次砌丁砖。
(7) 砖墙的十字交接处,应隔皮纵横墙砌通,交接处内角的竖缝应上下相互错开1/4砖长。
(8) 每层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应是整砖丁砌。在梁或梁垫的下面及挑檐、腰线等处也应是整砖丁砌。
(9) 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应选用整砖砌筑,半砖和破损的砖应分散使用在受力较小的砖墙,小于1/4砖块体积的碎砖不能使用。
(10) 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起,对不能同时砌起而必须留槎时,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斜槎高度的2/3。如留直槎确有困难,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并加设拉结钢筋,拉结筋的数量为每半砖厚墙放置1根直径6mm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小于500mm;钢筋末端应有90°弯钩。抗震设防地区不得留直槎。
(11) 隔墙与承重墙不能同时砌筑又留成斜槎时,可于承重墙中引出凸槎,并在承重墙的水平灰缝中预埋拉结筋,其构造与上述直槎相同,但每道墙不得少于2根。
(12) 砖墙中留置临时施工洞口时,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顶部宜设置过梁,也可在洞口上部采取逐层挑砖办法封口,并预埋水平拉结筋,洞口净宽不应超过1m。八度以上地震区的临时施工洞位置,应会同设计单位研究决定。临时施工洞口补砌时,洞口周围砖块表面应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再用与原墙相同的材料补砌严密。
(13) 砖墙工作段的分段位置,宜设在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构造柱或门窗洞口处,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差不得超过一个楼层的高度,也不宜大于4m。砖墙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
(14) 墙中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应砌筑平拱或设置过梁。
(15) 砖墙每天砌筑高度以不超过1.8m为宜。
(16) 在下列部位不得留脚手眼:
1) 半砖墙;
2) 过梁上按过梁净跨的1/2高度范围内的墙体,以及与过梁成60度角的三角形范围内墙体;
3) 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4) 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的墙体;
5) 门窗洞口两侧200mm和墙转角处450mm范围内的墙体。
预控措施
(2) 屋面挑檐可采取分块预制或者顶层圈梁与墙体之间设置滑动层。
(3) 按规定留置伸缩缝,以减少温度变化对墙体产生的影响。